在簽署合同時,合同主體通常比較重視對對方有較強約束力的條款,以買賣合同為例,譬如標的質量、數量、合同價款、違約責任之類,而對于合同簽署時間一般容易忽視。
有觀點認為,什么時候簽合同并不影響雙方履約,一手交錢一手交貨能有什么風險。誠然,如果雙方處于比較融洽的合作關系,知根知底,且能夠正常履約、銀貨兩訖則相安無事,或者是實踐性的合同、即時的買賣關系,有沒有書面合同和簽署日期似乎差別不大。
但是,隨著交易形式的正規化,市場中交易關系載于書面契約形式的仍然居多。而且隨著互聯網的發展,交易主體和形式不再受限于空間和時間,忽視簽訂日期這個不起眼的細節,往往可能因其不確定性帶來極大的法律風險。
1、合同簽署日期的主要規定
合同簽署日期與合同成立時間緊密關聯,《民法典》第四百九十條、第四百九十一條對于合同成立時間有明確規定。
第四百九十條:“當事人采用合同書形式訂立合同的,自當事人均簽名、蓋章或者按指印時合同成立。在簽名、蓋章或者按指印之前,當事人一方已經履行主要義務,對方接受時,該合同成立。法律、行政法規規定或者當事人約定合同應當采用書面形式訂立,當事人未采用書面形式但是一方已經履行主要義務,對方接受時,該合同成立”。
第四百九十一條:“當事人采用信件、數據電文等形式訂立合同要求簽訂確認書的,簽訂確認書時合同成立。當事人一方通過互聯網等信息網絡發布的商品或者服務信息符合要約條件的,對方選擇該商品或者服務并提交訂單成功時合同成立,但是當事人另有約定的除外”。
當事人身處同一地域空間時,簽署時間根據法律規定即可確定。實踐中,大多數合同簽署通常是一方簽署后將原件郵寄給另一方,彼此簽署時間往往不一致。此類情形下,司法實踐中通常會以最后一方在合同上簽署的時間作為合同簽訂和成立時間。
2、不寫簽署日期存在的法律風險
當事人容易忽視合同的簽署日期,有一部分原因是因為現行法律并未規定沒有簽署日期會影響合同效力。司法實踐對于合同無效的認定較為慎重,會嚴格適用合同無效的法定事由(《民法典》合同編未統一列舉合同無效情形,而是在第五百零八條規定“本編對合同的效力沒有規定的,適用本法第一編第六章的規定”,也就是按照總則編第六章“民事法律行為”的規定來認定原《合同法》第五十二條規定的無效情形),不代表“簽署日期”不重要。下面我們來看一則案例:
2014年3月10日,趙某、劉某、張某簽訂一份《借款合同》,約定出借人趙某分批分期向借款人劉某出借款項人民幣一億元整,借款期限為一年,保證人張某為借款人劉某對上述借款承擔連帶責任擔保。保證擔保范圍為借款本金、利息以及實現債權的費用。
當日,趙某、劉某和張某在該合同上簽名,但沒有寫明簽約日期。2014年3月15日至22日,趙某通過中銳石材公司向劉某指定賬戶轉款7,600萬元。2014年6月19日,劉某因涉嫌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罪被安徽省桐城市公安局決定刑事拘留并上網追逃。趙某妻子汪某于2014年6月20日補簽《借款合同》日期為3月10日。同年7月14日劉某被抓獲歸案。2014年11月7日,張某向安徽省桐城市公安局報案稱:劉某與趙某以非法占有為目的,在簽訂案涉合同時隱瞞真相,故意將合同簽訂日期提前到2014年3月10日,屬于合同詐騙。
最高人民法院審理中,趙某當庭稱,該合同簽約日期處所注明的“2014年3月10日”是其妻汪某于2014年6月20日補簽。趙某認可原判決查明的分別向國翠置業公司等轉款即是趙某向劉某出借的案涉借款,趙某還認可其與劉某在簽訂案涉《借款合同》之前有資金往來且沒有擔保人。
最高法認為,趙某提供的合同上的簽訂日期“2014年3月10日”系2014年6月20日趙某的妻子汪某補簽,且趙某與汪某在公安機關所做陳述中,關于案涉《借款合同》的簽訂時間及地點不一致,而趙某對此未能給出合理解釋。故該《借款合同》上載明的日期不足以證明該合同的實際簽訂日期系2014年3月10日。合同編號系趙某自己所編,雙方并未在合同中對合同編號的意義予以約定,四份其他的借款合同即使屬實,亦只能證明趙某個人有此習慣,不能證明依據合同的實際簽訂日期編寫合同編號系交易習慣,亦不能證明案涉《借款合同》簽訂日期為2014年3月10日。
經審查趙某、張某提交的證據并結合相關事實,原審法院不能確信待證事實的存在具有高度可能性,原判決認定趙某不能充分證明案涉《借款合同》系在2014年3月22日前簽訂,符合該第一百零八條的規定,并無不當。原判決對汪某補簽行為效力的認定正確與否,均不影響判決結果。
本案中,原本張某應就劉某所借款項向趙某承擔的連帶擔保責任,因合同沒有簽署日期且對應日期系倒簽,綜合各方陳述無法確定其真實性而未被最高法采信,以致于張某無須就2014年3月15日至22日期間趙某向劉某出具款項承擔擔保責任。
僅僅是沒有簽署日期,竟然導致了幾千萬擔保債權無法主張,趙某為其輕視“簽署日期”的重要性付出了慘痛而深刻的代價。當然,除了本案所揭示的法律風險外,不注明簽署日期所帶來的風險遠遠不止于此,無簽訂日期還可能對合同關聯性認定及案件事實認定產生影響,給另一方合同造假留下可乘之機,甚至影響案件執行等重大問題,希望讀者務必引起重視。
3、一時疏忽落下簽署日期怎么辦
如果發現已簽署合同沒寫日期,建議不要選擇自行回憶倒簽的方式,一定要找到合同相對方共同將合同簽署時的具體時間、具體地點陳述清楚,并在對方見證的情況下進行補簽。當然,穩妥起見也可通過簽署補充協議、備忘錄的方式。如果合同雙方均無法準確回憶具體簽訂日期,我們建議采取以下幾種方式來確定:
第一,查詢合同雙方往來的原件郵寄時間,以合同最后一方簽署完畢并寄出的時間作為簽訂日期,此方式要求合同雙方均妥善保存郵寄記錄。
第二,如無郵寄記錄,明確一方先履行合同主要義務的時間。例如,部分買賣合同會約定預付款或先款后貨,查詢一方付款的時間并作為合同簽訂、成立之日。
第三,如果以上時間均無法確定的,則可主張合同履行期限的起始日期作為簽訂日期。合同履行期限不明的,可通過合同相關條款及交易習慣推定。
綜上,細節決定成敗,簽訂日期看似無足輕重,實則可能成為掀起糾紛風波的蝴蝶。簽訂合同前,務必記得寫明簽訂日期,最好是將簽訂日期直接打印在合同文本內以避免遺忘,只有這樣才能使沒有簽訂時間的不確定性風險得以控制。